外貿退單、庫存積壓、資金緊張 服裝行業企業面臨生死考驗
外貿退單、庫存積壓、資金緊張 服裝行業企業面臨生死考驗
隨著海外疫情不斷發酵,多國經濟出現暫時性停擺,正在復工的服紡企業再次受到沖擊。
3月以來,多家國外服裝品牌陸續關閉旗下門店。日前,Nike宣布,公司決定于3月16-27日期間關停美國、加拿大、西歐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所有門店,以避免新冠狀病毒的傳播。另一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也發布聲明稱,其位于北美和歐洲的所有門店暫時停營業。此外,多家快時尚集團如Gap、H&M、Primark都陸續關停了歐美地區大部分門店。
境外零售端遭受嚴重沖擊的同時,退單潮向國內服飾外貿企業襲來。東莞一家以歐美市場為主,主營女裝的服裝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:“受疫情影響,我們一季度原本300多萬套的訂單因客戶取消縮減到了100萬套。原材料供應都是年前備貨的,現在有50%的積壓,也就是訂單取消的那部分。”
實際上,這家企業的困境只是國內服飾行業的一個縮影。目前,境外疫情持續蔓延,多國消費市場走向低迷,品牌客戶紛紛取消或退掉訂單,致使國內服紡產業遭受嚴重考驗。
海外疫情告急,退單潮襲來
據美國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,截止到3月30日07時40份,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72萬例,美國病例數全球最高。
海外疫情的持續擴散,對于國內服紡外貿企業而言,又是一次嚴重沖擊。據中國服裝協會第三次調研顯示,46%被調查企業反映國內訂單大幅減少的同時,出口訂單下滑或被取消,物流受阻,壓力巨大。
“復工沒多久,很快又面臨訂單取消。”溫州一位從事外貿出口的服裝老板李深(化名)表示,自己所服務的美國客戶正在大量暫停和取消訂單。“原本期盼疫情好轉著急復工,盡快交付春節延期的訂單,沒想到等來的是大量退單。”他說道。
產品出口集中地在歐洲的浪莎控股集團表示,目前歐洲已成疫情高發區,公司外貿業務虧損慘不忍睹。
藍鯨記者了解到,江浙地區、珠三角、河南省的黃淮四市等這些服裝外貿產業基地,不少企業的出口業務正處于停滯狀態。近日來,廣州、珠海、東莞等外貿重鎮頻頻曝出工廠停工、倒閉的消息。
3月25日,中山佳雅制作有限公司發布停工通知稱,由于境外疫情嚴重,客戶將公司所有訂單全部暫停,公司由4月1日起全部停工,停工時間估計到7月31日。而這并不是個例。作為全球化的勞動密集型產業,服裝紡織產值占中國外貿順差的70%,全球60%的服裝成品在中國生產,20%的紡線、布料、拉鎖紐扣半成品國際貿易都與中國有關。國外客戶訂單紛紛取消,導致服紡外貿產業遭受春寒。
據海關統計,今年前2個月,我國服裝出口1122.6億元,下降18.7%;紡織品962.3億元,下降18.7%。庫存積壓、資金緊張,服紡外貿企業面臨生死考驗由于訂單減少或被取消,很多服紡外貿企業出現庫存驟增,資金鏈緊張等情況。“生產了也賣不出去,即使賣了也很容易虧本,放假也不現實,人工、房租、水電都在那擺著,只能少做點。”一家外貿織造廠的老板向記者感嘆。
據了解,目前國內外貿服裝紡織企業正遭受嚴峻考驗。珠海某紡企人員表示,現在企業面臨的問題一是前期投入的原料大量積壓,二是因大量資金押在庫存上,資金方面較為緊張。
“往年的話春夏款都現在已經出貨了,因為正值趕船期。大部分品牌商都是韓國那邊貨量大概都在80-100w左右。”一位外貿服裝供應廠商表示,因年前資金都用在采購原材料上面,若是訂單不能正常交付,將會造成較大損失,而手上的現金難以支持過3個月。
此外,還有一些紡織企業向記者表示,當前原料的瘋狂貶值,也造成了企業存庫貶值。訂單下降再加上原料價格暴跌對利潤影響較大。這類企業因國內復工延遲,已有一些庫存積累,原本期望陸續開工后降下庫存,又遭遇疫情第二波沖擊,庫存逼近警戒線。
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,對于服裝織造業而言,廠租、人工、水電、設備等各方面都是不小的成本。因此,一旦訂單缺失或庫存積壓或是客戶拓寬,就會大大增加運營風險。目前,由于外貿訂單的取消,大量庫存積壓的服裝企業正面臨考驗,若情況持續下去,或將面臨生存危機。據數據顯示,目前織造廠家庫存在38天左右,國內雖然疫情得到較好的控制,但是至今下游市場未有較大改觀,后期去庫存周期相對較長。
- 上一篇:降價去庫存,清倉能否撐過服裝行業“春寒”? [2020-04-22]
- 下一篇:歐盟將為緬甸服裝業失業工人提供5000萬元緊急援助 [2020-04-22]